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全球经济剧烈波动。在国内,“35岁失业”“因病致贫”等风险因素让日益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的80、90后们焦虑,也让他们无法放开手脚,追逐美好生活。
保险可以让人们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较高的生活保障,提高人们抵御风险的能力。购买合适的保险,更可以让80、90后免去对风险的焦虑。那么,80、90后购买保险了吗?是否投保了合适的保险产品、买够了保额?
12月25日,《城市新中产保险消费生态报告》发布,通过对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共计1.3亿张保单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若干关于80、90后和城市中产的一些有趣结论。
女性购险超过男性
总体来说,80、90后还没有正式成为保险购买主体,目前的保单存量仍然以60后和70后为主体。不过,80、90后各个年龄段女性保险购买者基本都要超过男性购买者。
1980年出生者年龄为40岁,也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顶梁柱,他们在职场是骨干力量,正值壮年。因此,可能对自身还相对自信,没有特别严重的焦虑感,对于事业处在上升期的80后,可能保险意识还不是特别强。而1980年之后20年出生的群体,一方面年富力强;另一方面社会、家庭压力还没有完全转移到他们身上,尚未产生特别强烈的保险意识和保险需求。事实上,对危机和风险的厌恶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对保险的需求程度,这也许是女性这一相对弱势且更加顾及家庭的群体购买保险大于男性的原因。90后男女购险比例接近,这可能与90后女性还没有都结婚有关,当90后像80后、70后一样进入婚姻后,她们的保险意识和保险购买也会相对更快增加。近十年来,80、90后的保险购买占比越来越高,2019年80、90后已占41.6%(见图1)。
尽管80后和90后还没有成为全部保单的主要购买者,但是从初次购险人群的性别和年龄段分布来看,80后已经比较接近70后,而考虑到目前70后比80后的财富积累时间更久、财富更多这一事实,80后在未来十年内的购险表现很有可能超越70后。此外,首次购险数据依然显示了从80后开始,女性购险多于男性的显著特征。
为谁投保?
继续分析80后和90后的购险行为,发现对于已经成为家庭收入主要贡献者的80后和刚刚开始获得属于自己收入的90后来说,其投保关系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本人投保是80后和90后共同的首要投保对象。不同的是,80后第二位的是为父母投保(占比20%左右),再次是为配偶和子女投保;而90后为本人投保的占到保单量的90%,为父母和配偶投保的情况极少,为子女投保成为90后的第二选择,而且90后为子女投保的占比要高于80后。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数字,我国产妇的平均年龄为29岁,那么近几年正是1985年至1995年出生的女性群体怀孕生产的时期。近几年新生儿人口不断创新低,与之相对应,“新手”爸妈的优生优育观念不断增强,除了给孩子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全面的保险保障也是80、90后父母的重要选项之一。
此外,随着保险帮助城市中产应对风险的作用越来越大,为保障未来孩子的生活和教育质量,90后为子女投保的情况会更多。而这种保险理念也有望逐渐传承下去,在未来“保二代”可能会变得非常普遍。90后为父母投保的比例甚至少于为配偶投保的比例,这可能与90后父母逐步健全的社会保障覆盖有关。近几年来,我国的社保改革逐渐提速,90后逐渐走出校园、步入社会的若干年正是我国社保、医保体制迈向“全民覆盖”的时期,90后父母还未完全退休,一方面可以为自己投保,另一方面正在享受社保改革的红利。因此,作为子女的90后还没有很强的为父母投保的意识。但是,没有为父母投保的90后也要认真思考,是否高估了社保对商业保险的替代性。
事实上,90后独生子女家庭比例要高于80后,未来90后赡养父母的责任并不比80后轻松。以1995年出生的独生子女为例,其父母在50岁上下,正值工作上的顶峰时期,父母完全可以为自己投保,90后的赡养意识还未被提上日程。反而是刚刚出生的宝宝,集全家宠爱于一身,给孩子买一份保险自然也成了90后父母的重要选项之一。但可以想象,再过十年,90后的中位数年龄为35岁左右,父母普遍到了退休年龄,身体也可能开始出现各种问题,子女则到了上学的时候,届时90后的压力会陡增。因此,提早为父母和子女做保险方面的规划可能是现在90后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
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80后为自身投保的比例为77.92%,为父母投保的比例为13.3%,为配偶投保的比例则占8.138%(见图2)。而90后为自己投保的比例接近90%,其他投保关系都非常少(见图3)。这种结构变化也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加,80后和90后的保险需求逐渐转移到为家人投保上来,这也是80后和90后城市中产必然考虑的选项之一。
热衷的险种?
80后和90后热衷的险种结构与投保关系比例有很多相似之处(见图4),不难发现80后和90后的保险产品需求都集中在两全险和终身寿险上,其次是意外伤害险、医疗险和年金险。不同的是,80后有更强的终身寿险需求,90后有更强的两全险、意外伤害险和医疗险需求。终身寿险和两全险的区别反映了80后和90后细微的理财和应对风险的风格差异。人固有一死,终身寿险的出险情况是必然发生的,所以终身寿险从另一角度上看更像是财产的继承。而两全险更像是储蓄型的养老计划,保障期限过后仍生存,就能获得相应的生存保险金,老年生活也能有一定的经济保障。从两全险的保障责任可以看到它的特性:一是储蓄性,二是给付性和返还性。目前来看,90后相对于80后对保险的诉求相对多样,他们可能相对来说更喜欢这种含有多样化保障范围、条件和形式的保险产品。
除了产品内保障范围的多样化,90后相对于80后的保单结构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80后在终身寿险和两全险上的比例很高,而90后开始逐渐增加向意外伤害险、医疗险和年金险上的倾斜,表现出了更强的多样性偏好。
从70后到00后的购险演化
通过保单,可以进一步考察购险行为在各个年龄段的演化特征。首先,从险种结构上看,总体上呈现出年轻人险种更加多样化的特征,在50后和60后的险种结构中,终身寿险和两全险的比重非常高,其他险种的占比则非常低,而80后和90后群体中,终身寿险和两全险的占比都在40%左右,同时医疗险、年金险等险种的占比也比60后、70后的占比要高;其次,总体来说,随着年龄的增加,终身寿险的需求会趋于增加,而两全险的需求会趋于减少。不过,鉴于80后和90后购险结构越来越多元化,保险产品不断完善和丰富,上述规律将来有可能被打破。
2014年8月,“新国十条”出台,把发展保险事业从行业意愿上升到国家意志。此外,2015年,《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出台,成为金融领域第一部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制度文件,保险业和互联网保险进入新的发展时期。2015年也是本数据年份的中间值。据此,我们将保单按照生效时间分为2015年前和2015年后,并且统计了各个险种的购买年龄分布,发现2015年之后险种有所增加,同时险种的年龄段分布也更加集中。且随着时间推移,80后开始进入几乎所有险种的密集分布年龄段,其中“冲”在最前面的是护理保险。不过,80后主要是为父母购买护理保险,显示出80后对新险种的接受程度要高于以往年龄段人群。保险公司如果能推出契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在年轻一代的80后和90后中还是可以找到消费群的。
80、90后群体画像
在社会竞争压力日益激烈的当下,中国的80、90后年轻群体刚刚步入社会或正处于事业奋斗期,对于时间分配,他们的生活重心更多是在工作上;对于工作目的,他们追求的却不是单纯的物质财富积累,而是不断寻求更加个体化的自我价值实现。在价值观倾向方面,80后希望成为领导者,不断追求事业的成功;90后追逐流行和新奇的事物,喜欢挑战,且具有冒险精神。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不同程度上触发了80、90后的焦虑感,如职业晋升焦虑、买房焦虑、养老焦虑、晚睡焦虑、发际线焦虑、健康焦虑等。而对焦虑的正确认识和积极应对,进而转变为对潜在风险的态度以及降低或转移风险的策略。
中国的80、90后普遍都有一定的运动习惯,且相较于中年群体,年轻群体对运动种类的涉及更加广泛。然而在与过劳肥对抗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年轻群体曾经历过运动带来的损伤,这也促使他们对意外伤害的规避意识加强。
对于中国的80、90后而言,目前,他们不仅要面对疾病、意外带来的风险,同时还要逐步承担起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的责任,加之中国的80、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个人往往要赡养2到4个老人,养老负担更加沉重,随着社会角色的交替,他们对现在及未来的压力更加敏感。
在主观风险认知方面,事故中断家庭收入、意外疾病治疗费用、意外伤害医疗费用成为目前80、90后最为关注的风险(见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