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农户“钱袋子”,保险深度融入“三农”

2020-08-14      1487

南方涝灾、东北旱灾牵动人心。记者了解到,多地目前已经启动了相关农业保险的理赔工作。伴随保险深度融入“三农”领域,多地农业保险发展走向纵深,为农户的“钱袋子”撑起保护伞。

  

品种形式多元化

  

在汛情重灾区江西,国寿财险江西分公司工作人员接到受灾农户报案后,紧急赶赴受灾现场。结合卫星遥感技术反馈信息,确认受灾农户损失后,当即达成理赔协议,并迅速支付农业保险赔款。

  

除了国寿财险,多家险资纷纷闻“汛”而动,开通绿色通道对南方洪涝灾害进行快速赔付。银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在湖北、湖南、广西、江西、四川、安徽六地,保险业接报案合计达到18.8万件,已支付赔付9.16亿元。

  

巨额赔付背后,是农业保险在各地多点开花,都在快速且创新性地融入当地的农业发展。

  

在山东,国寿财险目前建成乡镇“三农”保险服务站逾600个、村级服务点近8000个,开发出收入保险、保险+期货、价格指数、天气指数等系列创新险种,覆盖了粮食作物、蔬菜、果树、温室大棚、牲畜养殖、林业等多个领域;人保财险也推出了平阴玫瑰价格指数、日光温室蔬菜寡照指数、海产品养殖风力指数保险,大樱桃种植保险、农作物巨灾保险、茶叶低温指数等多个地方特色农险业务,并创造性地开展“保险+期货”项目。

  

在河南,中原农险联合中原银行等通过“保险+银行+担保+交易+运输”模式,积极与大商所对接生猪期货+保险;开发柘城辣椒、开封大蒜、郑州果树等价格指数保险,参与苹果及大枣“保险+期货”等。

  

科技加速赋能

  

农业保险提速发展离不开科技赋能。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加速了科技的渗入。

  

据了解,业内正在积极探索应用先进技术手段推进农业保险发展。尤其是今年疫情期间,不少保险公司引入卫星定位、遥感、无人机巡航、远程视频等手段,优化或取消现场工作环节,持续满足承保需求,及时支付赔款。

  

“传统农业保险承保业务一直存在投保手续繁琐、档案资料繁杂重复等问题,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业保险的推广普及。”有保险人士称,新技术可节省人力,缩短定损时间,提高农业保险承保理赔效率,降低险企的经营管理成本,也可提高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知程度。

  

监管层积极推动

  

监管机构近日表示,支持农业保险领域新技术运用,推动行业依托科技赋能加快转型升级。

  

地方监管机构也积极推进保险服务“三农”向纵深发展。如重庆银保监局在日前召开的年中工作会议中提及,将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结合,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集体经营建设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优化“保险+期货”“保险+信贷”合作,推进稻谷、小麦、玉米等重要农产品(8.40 -3.34%,诊股)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持续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

  

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近日表示,将推动农业保险向“保价格、保收入”转变,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稳步开展指数保险、区域产量保险和涉农保险,探索开展一揽子综合险,开发更好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保障需求的农险产品,推动农险服务向农业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等。

  

“在乡村振兴战略及配套支持性政策的带动下,随着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农业生产所涉及的风险也逐步向流通领域的市场风险、融资风险、农产品和食品质量责任风险等方面延伸。”保险业内人士认为,在此背景下,“三农”领域的财险将拥有更加广泛丰富的内涵。

 

 


咨询热线

专业客服为您解疑答惑